一.学时与学分
学时:16学时
学分:1.0学分
二.课程地位、目的
计算机组装实践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实践课。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,强调实践。通过学习本课程,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,熟练掌握微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,并能理论联系实践,在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,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。
目的在于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、发展过程和特点;掌握BIOS的设置,FDISK和PQ的使用,各种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装,系统的备份与恢复,能够对机器出现的异常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,并且对简单的相应部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。
三.教学方式与基本要求
1. 以《计算机组装实验指导书》为教材,原则上课堂讲课占学时1/3,实验占学时2/3。要求学生预习、复习和自学教材,了解、掌握教材内容。
2. 学生两人一组,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对微机系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,同时,能掌握微机常用部件的选购策略、组装技巧以及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护技能,并能独立安装系统以及常用的应用软件。实验后要求认真总结,写出实验报告;
3. 理论考查。
四.教学内容安排
序号 | 实验项目名称 | 内容提要 |
1 | 计算机组成及系统架构 | 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,认识计算机配件 |
2 | BIOS设置及分区 | 了解BIOS功能并进行设置,使用磁盘工具对硬盘进行分区 |
3 | 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安装 | 操作系统的安装、驱动的安装及常用软件的安装 |
4 | Ghost工具的使用 | 分区镜像的制作和恢复 |
五.教学内容要求
第一部分 微型计算机基本常识及计算机硬件组装
(一) 教学内容
1)微机的发展历程;有关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:硬件和软件系统组成;简单的工作原理。
2)微型计算机各个组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标;主板上各个芯片组的区分;CPU的主要性能指标;内存类型的区分;硬盘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;不同类型的显卡;显卡器的分类;软驱;光驱的性能衡量,单倍速的速率;外存的主、从盘的设置;声卡和音箱。
3)组装微机前的准备;CPU、主版、内存、显卡、硬盘、光驱、开关电源等部件的安装、紧固方法;主版跳线的设置;各种数据线和电源线的连接方法;前面板各种开关和指示灯的连接
(二) 教学要求
1)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,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其相关主要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。
2) 了解电脑的基本组件;掌握各个主要部件的性能指标;掌握各部件间的相互匹配关系。
3) 了解组装电脑组装要领和组装流程以及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;掌握各个部件和主板的连接方式;掌握各种数据线和电源线以及前面板各种开关和指示灯的连接方法
第二部分BIOS设置、硬盘的初始化
(一)教学内容
1) BIOS的作用;BIOS和CMOS的区别联系;CMOS的基本配置方法;开机后屏幕显示的前三屏内容的主要含义。
2) 硬盘的结构、参数和工作原理;新硬盘的使用方法;分区的必要性;硬盘分区表;两种分区软件FDISK和PQ的使用方法;文件分区表FAT16、FAT32、NTFS;大容量硬盘的使用注意事项;硬盘格式化(高级和低级)。
(二)教学要求
1)了解COMS和BIOS的区别联系;掌握CMOS的主要配置方式和开机时的主要信息
2)了解硬盘结构和硬盘参数;掌握硬盘的性能指标,重新规划硬盘的步骤;了解各种文件分区表和操作系统的关系;了解硬盘的高格和低格的不同。
第三部分 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安装及使用
(一)教学内容
安装WINDOWS XP;设备驱动程序安装,安装OFFICE 2003。
(二) 教学要求
掌握安装操作系统和相应驱动程序的方法;掌握应用软件的安装;电脑硬件测试、优化大师及常用功能的使用等。
第四部分 单机系统维护
(一)教学内容
GHOST软件的使用方法:分区镜像文件的制作,镜像文件的恢复,盘对盘的拷贝。
(二) 教学要求
掌握GHOST 8.3的硬盘分区拷贝工具,重点是制作分区的镜像文件。
六、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
1.学习态度、遵守纪律情况
2.实验情况,独立分析、解决问题能力
3.实验报告简洁完整,有创造性,书写完整
4.理论考查
总评按优、良、中、及格、不及格评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