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-15学年13级计算机5、6班(专升本《数字逻辑电路》实验教学进程安排

作者: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发布时间:2014-10-16

14-15学年13级计算机56班(专升本)

《数字逻辑电路》实验教学进程安排

一 、学时与学分:

学时:8学时, 0.5学分。 

二、目的:

《数字逻辑电路》实验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,它与《数字逻辑电路》理论课程同时进行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大纲所列内容的学习与实践环节的训练,提高学生数字逻辑技术的设计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。

三、内容特色与做法::

本课程使用自编教材《数字电子技术实验》,计划学时为8学时,做4个实验。为适应因材施教的需要,实际编入的实验内容多余课内要求,可供学生选做。

1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,而创新能力是核心能力之一,因此在本书中加大了设计性实验的力度。

2、  实验内容分为基本部分和设计提高部分,必做和选做部分,以满足不层次的学生的

需要,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。

3、  每一个实验内容的编写以预习、思考题及注意事项的形式,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提

示,引导学生对内容中的难点、重点、易错的问题进行预习,从而不仅加强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,而且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4预习内容为:实验目的、实验原理及实验电路,实验内容及方法、原始参数记录表格、仪器使用、注意事项,实验前认真撰写实验预习报告(为实验报告前半部分)并由任课老师课内检查。未完成预习报告者原则上不得进行实验。首次实验应提前通知到每个学生做好预习报告,并带实验器材包(由班长统一领还)前来实验。

5、  每次实验必须按学号座号顺序填写考勤表,每组一人,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

独立完成,在原始参数记录表格中填写数据或画出波形曲线,并由教师检查认可签字。教师应认真检查考勤名单,预习报告,检查波形、曲线、数据、状态、表格、完成质量及时间,签名并标注日期,作为平时实践操作分的考核依据。

6、  学生应独立规范地完成实验报告,严禁抄袭,抄袭者与被抄袭者一律记不及格,

次实验时按时交阅上次的实验报告。

7、  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,营造文明、健康、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。如不得

迟到,大声喧哗,任意丢弃杂物,任意更换仪器或损坏仪器设备(视情节赔偿),做完实验未按要求放置仪器,整理探头,未关仪器电源,抽屉内外丢弃杂物等,视情节记违纪一次(并适当扣分)。

8凡在实验安排的时间内,已正确完成必做的实验内容的同学可做选做内容。未按时

完成必做实验内容的同学进入开放实验室(实验楼416室,)继续完成必做实验内容,并由值班指导教师签字认可。学生也可提前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预习或预做实验。

9培养学生创新精神,鼓励学生设计新的实验电路、实验方法。教师应认真听取学

生对教学内容、方法等方面的积极建议,及时反馈,认真总结。

四、教学内容安排:

1、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练习(2学时)

实验目的:

通过《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》实验,使学生牢固掌握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,以适应后续实验和今后工程实践的需要。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相关内容。

实验内容

必做:

    a.示波器双踪显示,调处两条扫描线。注意当触发方式置于“常态时,有无扫描线。

  b.校准信号的测试

用示波器显示校准信号的波形,测量该电压的峰峰值、周期、高电平和低电平。并将测量结果与一已知的校准信号峰峰值、周期相比较。

      补充:用示波器测量TTL脉冲高低电平值voHvol(取f=1KHz)。

 

选做:TTL的上升沿时间tr、脉冲宽度tw(取f=2MHz

      c、(3

 

注意事项

补充内容中TTL输出脉冲频率取2Mz是为了能观察到上升沿和下降沿;(①V/div0.5V/div,②t/div0.2μs/ div、时间扩展乘5并将微调钮置于校准位置,③调整V/div微调钮使高低电平在示波器显示屏的虚线处,读取trtw值。)

仪器与器材:

双踪示波器、函数信号发生器、交流毫伏表各1台; 

数字万用表1只;

思考题12348

 

 

2TTL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2学时)

实验目的:

1)、掌握数字电路实验箱的结构和使用方法;

2)、掌握TTL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;

实验原理及预习内容

集成门电路按其导电类型分有TTL门电路和CMOS门电路两大类。

TTL集成门电路的使用:

1)、只允许接5V10%电源,超出该范围则可能损坏器件或逻辑功能混乱。输出端不允许直接接5V或接地,对于100pF以上的容性负载,应串接几百欧限流电阻,否则将导致器件损坏,除集电极开路门(OC门)和三态门外,普通TTL门电路的输出不允许接在一起使用,否则会引起逻辑混乱或损坏器件。

2)、TTL器件输入端可直接接电源电压+5V或串入一只1~3k电阻接至电源正端来获得高电平输入,输入端直接接地为低电平输入。与门、与非门等TTL门电路的多余输入端可以悬空,相当于接高电平,但因悬空时对地显现的阻抗很高,易受到外界干扰;这时可将多余输入端直接接电源电压(+5V)或与其他输入端并联使用。或门、或非门等TTL门电路的多余输入端通常接地,不能是悬空。

3)、对于CMOS电路,多余输入端可根据需要使之接地或直接接电源,一律不允许悬空,在使用和储藏过程中要注意采用静电屏蔽防护措施。

实验内容

掌握数字电路实验箱的使用方法,用万用表检测直流稳压电源+5V输出端电压。

TTL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,接逻辑指示L.I(灯亮为1,灯灭为0)并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高低电平值。

必做:

①与非门逻辑功能测试

a、二输入四与非门74LS00逻辑功能测试;

b、用示波器测量74LS00与非门输入输出波形,(输入A接逻辑开关L.LBTTL

脉冲f=1KHz),当输入A分别为10时,双踪显示观察门电路对脉冲的控制作用,并测量TTL脉冲高低电平的值,按时序对应画出输入输出波形。

选做:

②、二输入四异或门74LS86逻辑功能测试如1-2-21-2-3

③、用与非门实现其他逻辑门电路:

 Y=AB+AC并测试其逻辑功能。自拟实验数据表格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注意事项:

1)、常用数字集成电路芯片多为双列直插式, 其引脚数有14162024等多种,

引脚识别方法是:正面对集成电路型号,从左下角开始按逆时针方向顺序递增。        

2)、插接元件前应首先在逻辑图上标注接脚号码,并检查接脚是否完好,不可弯曲,

尽可能分色连线(:红色-正电源,黑色-地,输入输出分色连线等).经仔细检查连线无误

后方可通电实验,后续实验及报告中都应按此要求进行。

3)、若使用多个集成块,每个集成块都要接工作电源+5V

实验元件: 74LS00   74LS861

思考题: 123

 

 

3、MSI组合功能件的应用(2学时)

    实验目的:

1)、理解并掌握数据选择器、译码器的功能表,

2)、熟悉用MSI组合功能件设计相关功能电路的方法。

预习要求:、熟练掌握MSI组合功能件74LS13874LS153 的原理及应用,熟练运用功能表设计逻辑电路;

实验内容

必做:

 (1) 利用74LS138和与非门实现全加器功能的逻辑电路,画出逻辑图。

选做:

(3) 利用74LS153数据选择器完成实验三中的血型配对电路的设计,画出逻辑图。

实验报告要求:

在预习报告中预先设计电路,要有详细的设计过程。如定义输入输出逻辑变量、状态表、表达式、逻辑图等。

    实验元件: 74LS13874LS15374LS0074LS2074LS861.

思考题: 12

 

4MSI时序功能件的应用(2小时)

实验目的:

1)、掌握触发器的原理、作用及测试方法;

2)、学习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。

预习要求:

1)、复习有关74LS11274LS74的工作原理;

2)、预先设计实验电路并阐述电路原理。

   实验内容

   必做:

4.计数器

用异步法,JK触发器设计8进制计数器

(1)单脉冲观察(用3个指示灯)。

(2)连续脉冲观察(用示波器对应地观察时钟脉冲CP,触发器输出端Q0Q1Q2的波形)。

    选做:

 5.广告流水灯

共有8个灯,始终是其中17亮,且这1个暗灯循环右移。要求:

(3)单脉冲观察(用指示灯)。

(4)连续脉冲观察(用示波器对应地观察时钟脉冲CP,触发器输出端Q0Q1Q28个灯的波形)。

 

注意事项

1)、触发器输入端不允许有悬空,作为高电平,应直接接至+5V电源;

2)、内容4中,要求学生掌握用示波器观察多个波形的方法;

    3)、触发器实现正常逻辑功能状态时,SR应处于高电平,悬空不行(实验时可一

试)。

    实验元件: 74LS112 74LS002, 74LS2074LS1381.

    思考题: 12(画出电路)

   

 

六、考核方法:

1、实验态度:不迟到,不无故缺席,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,不违纪; 

2、预习情况:对实验原理的预习和理解,实验内容的预先设计等;写出规范的预习报告,(含实验目的、实验原理、实验内容、原始数据记录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3、课堂实验:实验动手能力,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;

师课内检查实验数据、波形等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

4、实验报告:按时交阅实验报告,报告规范,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及思考题解答情况(含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、思考题、实验仪器及器材、分析讨论及创新)。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20139